玉雕之乡人口100多万的镇平县,有4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玉石生意。这座河南西南部小县城,每天都有100多辆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巴。
在我国的玉石江湖,一直流传着“十个玉器匠,九个南阳人”的传说。现在的镇平,95%的城镇都有玉雕加工业,村村可闻雕琢声,其间以石梵宇最为闻名。石梵宇镇建于隋代,兴于唐代,
是一个物产丰厚、交通便当的古镇,因镇西建于唐代的寺院内有石刻佛像而得名。而石梵宇最闻名的是它作为南阳玉雕的发源地,是河南省仅有的玉雕产销重镇,一起也是全球最大玉文明构思工业中心。早在1995年,镇平就被国家定为“
我国玉雕之乡”。2008年镇平玉雕被国务院发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,南阳镇平石梵宇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雕
产品买卖集散地。石梵宇具有贺庄摆件商场(新式南路)、榆树庄玉镯商场(四龙小学前面)、小挂件批发商场(龙翔桥西路北大棚)、石梵宇翠玉玛瑙精品商场(玛瑙巷)、玉博苑早市(玉文明广场北)、玉雕湾归纳商场(沿河两岸)等七大玉雕专业商场。

上午7点早市开端,遍地都是卖质料和边角料的商贩,首要为
和田玉,青海料和俄料居多,也罕见韩料。楼外鳞次栉比散布着和田玉商贩,首要运营和田玉手镯、制品吊坠、耳环等,也能看见一些琥珀、南红之类的宝石。楼内同样是和田玉的会集卖场,人流量较大,以直播代购的主播为主。这些年青的小哥哥小姐姐,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在各家货摊前直播,生意都不错。据马子涵介绍,和田的籽料大部分都运往了那里,运营的人员也都是新疆人,光常住石梵宇的新疆人就有上千之多。那为什么最大的玉器商场不是新疆和田却在南阳石梵宇?这必定程度上得益于南阳畅通无阻的地理位置,产品的流通非常快捷。和田与石梵宇两地有直达客车,固定时间段发车,首要便是服务于运营和田玉的商户。旧时石梵宇有渡头,流经此地的赵河为南阳漕运主河道唐河的上游支流,赵河从方城县发源,一路南下流经石梵宇,在社旗县城南龙泉寺注入唐河,经社旗县、唐河县、新野县等县入湖北省境。在古代,这样一条河流简直为玉雕工业的开展供给了一切的营养。南阳有玉石梵宇之所以能构成巨大的玉雕工业,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南阳产玉。独山玉因产于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而得名,又称南阳玉,也有简称为独玉的。独山玉质地比较淳厚,色泽非常美丽,硬度很高,光气十足,看上去很挨近翡翠,所以有许多外国学者称其为南阳翡翠。独山玉是我国古代四台甫玉之一,在许多古籍中都曾有记载,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载:“南阳有豫山,山山出碧玉”;南朝陶弘景说:“好玉,出蓝田及南阳。”独山玉
是一种蚀变辉长岩,首要矿藏有斜
长石、黝廉石、辉透石、铬云母等。独山玉色彩比较复杂,有白、绿、黄、紫、红、黑、杂等色,一般一块玉料能够一起呈现2~3种或许更多的色彩,独山玉大都质地细腻但不均匀,常有杂质、白筋、裂纹,各色彼此交织稠浊。怎么依据玉石的色彩和质地最大极限地使用其价值,
这就非常讲究玉石匠人的规划和雕琢功力。玉料的丰厚,带动了玉石匠人的开展,渐渐的以玉石为业的人越来越多。

秦一致六国之后,“迁不轨之民于南阳”,使六国富豪和拿手运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聚集南阳,这极大促进了南阳经济和手工业的开展。据《镇平县志》记载,到了元、明时代,玉雕技能、玉雕工艺由北京、姑苏等地相继传入华夏内地。因而,南阳的玉石匠人兼具南北特征自成一派,既有南边玉雕的细腻精美,也有北方的雄厚大气。到了清朝末至中华民国前中期,镇平玉雕现已构成一大工业和连锁出售职业,一起玉制品也走出了国门。镇平玉雕
加工工艺历经数代人的传承发扬,荣获“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”,长达13公里的“U形”玉雕长廊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、出产、出售集散地,巨大、完善的工业链构建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“玉雕航母”。商场内各类玉雕品类多达5000多项,出产量占有全国玉雕总量的半壁河山,玉雕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仵氏宗族“没有仵永甲就没有镇平玉雕”,这是当地人遍及认可的说法。说到镇平玉雕的开展,仵氏宗族是无法绕开的华章,这其间有两个人不得不提。镇平前期的玉雕大师中,仵永甲是晚清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的著作活灵活现,炉火纯青。1914年秋,南阳镇守使仵庆桐看到他的玉雕制品,惊叹不已,遂派人请他制造呈送袁世凯的吉利工艺品,这些著作曾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蜚声中外。1927年,又有玉器商带着印度商人到仵永甲家中,买走独山玉雕的观音、罗汉、济公、玉挂和满意钩等,使镇平玉雕名噪一时。如果说仵永甲以其炉火纯青的玉雕工艺让镇平玉雕蜚声海内外,那么仵景林则是用企业家的眼光将镇平玉雕开展成了一个集加工、出产、出售为一体的巨大工业。

1931年出世的仵景林,自幼随爸爸妈妈做玉器,1960年担任石梵宇玉器厂长。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,仵景林提出要自给自足、艰苦创业。他走街串巷,先后到贺营村、大仵营、榆树庄三个村,耐性劝说那些从前干过玉雕的社员,期望安排我们把玉器厂干起来。在他的鼓舞下,其时三个村安排了28个人参与了玉雕厂,他们幽默地称自己是“二十八宿”。所以,“二十八宿”把家里但凡能翻到的玉料、东西都带到了工厂,所谓工厂其实便是几间土胚房,制玉的设备也全由工人自己研讨制造。这质朴的28个人将一个乡办玉雕厂开展成为在全国有必定影响的玉雕企业,训练人才达600余人。1972年,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玉器工作会议上,石梵宇玉雕厂被列入国家计划。仵景林代表镇平玉雕出访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,也将玉器卖到了这些国家。1988年今后,石梵宇玉雕厂的开展达到了巅峰,全厂员工300多人,每年的产量300多万。此外,仵景林还将年青的手艺人送到了天津美术学院进修进修,而其时简直一切石梵宇镇的年青人都到这个厂学习玉雕,河南省闻名的工艺大师仵应汶、仵海洲便是这一行动的受益者。

现在,石梵宇作为国内最大的玉雕零售产品集散地,现已构成了14个玉雕专业村,具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4000多家,从业人员3万余人,每年产销玉雕产品1300多万件。在这个华夏咽喉要地,玉雕现已成为南阳的一张文明工业手刺而驰名天下。